美國研究|實測3大牌子樽裝水 每公升含24萬塑膠微粒 攝入可入血上腦侵襲心臟

都市病

發布時間: 2024/01/14 08:00

最後更新: 2024/01/15 12:16

分享:

分享:

過往已有研究發現,海水及海洋生物體內含有塑膠微粒,部分微粒在進入人體後可穿透消化系統甚至血管,進入大腦或心臟而影響人體健康。一份最新研究發現,樽裝水內含有的塑膠微粒比先前預計更多,其中約9成屬滲透力更強的「納米塑膠微粒」。有專家認為以玻璃或不銹鋼容器盛水可若干程度減低風險。

最新影片:

研究發現樽裝水含塑膠微粒 含量超預估100倍

綜合外媒報道,一份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的研究指出,於熱門牌子的樽裝水檢測到平均每公升水內含有24萬個可檢測的塑膠微粒,比先前估計高出10至100倍。

塑膠微粒是指尺寸小於5毫米的塑膠顆粒,小於1微米的微粒則稱為「納米塑膠微粒」。報道指這種微粒極為細小,可穿透消化系統及肺部而直接進入血管,繼而到達大腦及心臟等重要器官,甚至可以透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

90%微粒屬細尺寸「納米塑膠微粒」

研究人員以3個龍頭級別牌子樽裝水做檢查,發現平均每公升水內含有11至37萬個塑膠微粒,其中多達90%屬於納米塑膠微粒。這些塑膠微粒裡面最常見的是尼龍,來源可能是用以淨化水的塑膠過濾器;其次是膠樽本身的材料「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它們可能在膠樽被擠壓時滲出。其他類型的塑膠粒則可能在開關瓶蓋時進入水中。

以玻璃或不銹鋼容器飲水減風險

研究的共同作者、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地球化學副教授顏備戰對《法新社》指,大眾因擔心塑膠微粒,而拒絕飲用樽裝水亦屬合理,但就不建議在口渴時仍不飲樽裝水,因「身體脫水帶來的健康風險,或較接觸納米塑膠微粒更高」。

2018年一份由賓夕凡尼亞州州立大學進行的測試已發現樽裝水中經常含有塑膠微粒。主任Sherri Mason認為有關發現加強了其他專家的類似研究,亦即以玻璃或不銹鋼容量飲水或有助減少受塑膠微粒影響。

3種情況增塑膠釋出機會

哥倫比亞大學化學博士Naixin Qian則表示,預料樽裝水裡面的大部分塑膠微粒其實來自膠樽本身的塑膠洩漏;反覆開關瓶蓋、擠壓膠樽或令膠樽受熱(如放在車頭擋風玻璃後)都可能加劇PET脫落。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立即下載︰https://onelink.to/f92q4m

【ET Club會員積分獎賞計劃】用App換獎賞︰https://onelink.to/keyuqm